登录/注册 搜索
首页>文旅资讯>详情页

非遗传承人献礼钧瓷文化旅游节!距开幕还有12天

发布时间:Sep 17, 2025 | 作者:



1974年,杨晓平出生于钧瓷发源地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,这里浓厚的钧瓷文化氛围如同肥沃的土壤,滋养着她对钧瓷艺术的热爱。父亲 ——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,更是她艺术道路上的第一盏明灯。从小,杨晓平就在自家钧瓷作坊里穿梭,看着父亲和艺人们将泥土幻化成精美瓷器,窑火淬炼出的千变万化色彩,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钧瓷艺术的种子。

1989年,杨晓平正式踏入钧瓷行业,进入禹州钧瓷一厂工作。1992年,她随父亲杨志学习传统手拉坯创作,真正开启了与钧瓷相伴的艺术人生。此后,她不断学习深造,2011年从 “禹州陶瓷高级研修班” 毕业,2017年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进修,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。

2000年,杨晓平携同父亲创建杨志钧窑,后于2014年创建禹州市杨志钧瓷艺术馆。在这个艺术空间里,她专注于钧瓷造型设计与手拉坯创作,将自己的艺术理念融入每一件作品中。


杨晓平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,温婉大气又细腻柔美。她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,将熟悉的事物通过陶艺手法呈现出来。其作品造型新颖别致、简洁大气,既传承了传统钧瓷的端庄典雅,又融入了现代审美。从女性视角出发,她把对美的独特感悟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融入创作,为钧瓷艺术增添了清新之风。代表作《琵琶瓶》以古典乐器为灵感,造型古朴端庄、挺拔秀美,釉色莹润剔透、过渡自然;《瑞兽呈祥》则凭借独特设计与精湛工艺,在中国陶瓷 “大地奖” 评比中荣获金奖。


在创作过程中,杨晓平始终追求卓越,与丈夫李胜强提出 “型为本、釉为魂” 的创作理念。他们无数次守在窑炉边,攻克技术难题。2018年,夫妇俩创作的《日月同辉》震撼问世,作品以两种釉色在同一平面呈现红日与皓月,外围以跳刀技法雕琢霞光万丈效果。烧制时,两种釉料熔点、流动性差异大,他们经过数十次试验才攻克难题,该作品最终斩获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金奖。此外,她还成功研制出钧瓷新釉种 “翡翠红”,研发出钧瓷无痕烧制工艺,为钧瓷行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。2021年,她研制的钧瓷新釉种打破传统,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。


多年来,杨晓平的作品在各大评比中屡获佳绩,荣获各项大奖三十余项。作品不仅在国内备受认可,还被国家级、省级博物馆、美术馆收藏。她还发表专业论文八篇,编撰出版专著两册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,外观专利八十余项、国家版权一百余项。

除了自身艺术创作,杨晓平十分重视人才培养。她面向社会招收有志青年,传授传统钧瓷制作技艺,定期走入校园传播钧瓷文化。在她看来,培养新一代钧瓷传承人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从艺三十余载,杨晓平用坚守与创新诠释着对钧瓷艺术的热爱。她以女性之力在钧瓷行业中闯出一片天地,成为钧瓷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,为钧瓷艺术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