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/注册 搜索
首页>文旅资讯>详情页

非遗传承人献礼钧瓷文化旅游节!距开幕还有4天

发布时间:Sep 25, 2025 | 作者:


李朝斐,1984年10月生于禹州市神垕镇。2000年起跟随钧瓷大师李建峰学习配釉、烧窑和拉坯。2002年到2011年担任东升钧窑生产厂长。2011年,创建朝斐工作室,以烧炉钧为主。现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、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,河南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,凤阳钧窑艺术总监。


李朝斐擅长炉钧的烧制,其作品在钧瓷界独树一帜,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。其作品在造型上选择传统器型,多采用手拉坯成型方式,造型简洁大气、线条优美。作品以炉钧为主,浑朴敦厚,含蓄内蕴,又有着更多色彩的流动感,红里有紫,紫中有蓝,蓝里泛青,青中透红,五彩渗化,真正体现了钧瓷的釉色之美。在原有釉方基础上,李朝斐反复试验不同的炉钧釉方。他改变传统釉方的配比,根据原料表现的特性,或增或减,对传统炉钧技艺有所创新,出现了胭脂红、翡翠绿、鹦哥绿、玫瑰红等过渡色彩,使作品呈现古朴典雅、浑厚庄重、线条流畅、釉厚浑活、乳光莹润的独特效果。


他的作品屡获国家级、省级大奖:2014年,《如意尊》获中国(杭州)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;2016年,《玄纹罐》获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银奖;2017年,《荷口玄纹罐》《韵瓶》分获河南省钧瓷窑变艺术创新大赛金奖和“中陶奖”金奖;2019年至2020年,《龙腾四海》《富甲四方》《玉鼠送福》等作品获外观设计专利。2022年,其《如意尊》《龙行虎步》等四件作品被河南钧瓷博物馆、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永久收藏,标志着其艺术成就得到官方认可。


2011年,李朝斐创立钧都坊,初期以气窑试烧炉钧,后逐步探索炭烧、柴烧等传统工艺。2016年,他迁址创立凤阳瓷业有限公司,并建6立方米柴窑,致力于复原宋代钧瓷柴烧技艺。他坚持“每月四窑”的高强度烧制频率,以追求文献记载中的钧瓷釉色,尽管柴烧成品率极低(“十窑九不成”),但他认为这种不可控性正是钧瓷“入窑一色、出窑万彩”的魅力所在。


作为钧瓷烧制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,他始终强调传统工艺的价值:“柴烧是钧瓷的魂,守护传统就是守护非遗。”2024年,他被河南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聘为客座教授,将技艺传承拓展至学术领域。

李朝斐的作品以瓶、罐、钵、洗等传统器型为主,造型线条流畅。其独创的“新炉钧”釉色在藏家市场备受追捧,开窑精品常被抢购一空。业内评价其作品“胎质细密、釉色古朴凝重,艳而不俗,结晶与釉色浑然天成”。他主张钧瓷应走“阳春白雪的精品路线”,认为当代钧瓷需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创新,既要符合现代审美,又需保持个人艺术风格。这种理念使他成为钧瓷界“80后”匠人的代表,被誉为“钧窑界的一匹黑马”。


从学徒到大师,李朝斐用二十余年的坚守,诠释了钧瓷匠人对传统的敬畏与创新的勇气。他以炉钧为媒,将千年窑变之美凝于釉色,既延续了宋钧的古典神韵,又为钧瓷艺术注入了当代活力。正如他所言:“钧瓷的魅力在于窑变的不可预测,而匠人的使命,便是以技艺为笔,让自然与人文在火焰中交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