弓子锣舞
弓子锣舞是集铜器演奏、舞狮及舞蹈表演相结合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表演形式,是中原地区的稀有的民间舞种之一,由禹州市文殊镇坡街村铜器社首创。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,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。弓子锣从外形上看很像飞龙,又像凤凰。表演时,演奏者把弓子锣背在背上,腰中束红绿彩绸,弓子插在背后的绸子里,经肩至前面,左手握弓子锣,右手握捶击打马锣,利用弓子的弹性上下飞舞,既省劲儿又好看。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、民间风俗等,对研究禹州当地历史沿革,民风民俗等,都有积极作用。
2011年,《弓子锣舞》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