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/注册 搜索
首页>文旅资讯>详情页

卓沅妈妈带你打卡禹州市“类博物馆”

发布时间:Jul 10, 2025 | 作者:


[ 禹州十大“类博物馆” ]


——  卓沅妈妈带我们挖文化彩蛋啦 ——

当厚重的文化遗产遇见创新的表达方式,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2025年盛夏,禹州文旅版图上,十大“类博物馆”正成为最生动的文化图景,它们以“可体验、可品尝、可带走”的沉浸式场景,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生活的桥梁。7月9日,卓沅妈妈先后到禹粉文化博物馆与青山中药文化博物馆探访,深度体验禹州如何通过这一创新载体,将文化宝藏转化为文旅盛宴。


   





PART.01

禹粉文化博物馆:百年粉坊的科技与匠心


“五十九秒!从红薯淀粉到热腾腾的鲜粉,只要不到一分钟?”卓沅妈妈在禹粉非遗工坊惊叹道。她戴着工作帽体验古法漏粉,漏瓢孔中流出的粉浆如银丝入锅,老师傅传授道:“手腕要稳,力道要匀,这可是咱们禹州粉条韧劲的秘诀。”刚出锅的粉条拌上特制酱料,她尝后连声赞叹:“这口感!滑中带韧,十分鲜美。”






禹粉文化博物馆的六百余件展品,讲述着粉条与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千年情缘。从明代铜秤到民国粉票,从五代人坚守的故事到现代化的无菌车间,展陈设计清晰勾勒出一条蝶变之路。“我们严格按照制药标准生产食品,”盛田农业市场部总监古海潮介绍道,“目前,我们禹粉文化博物馆已建设成为集历史展示、非遗传承、研学教育、现代生产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。”

在 DIY 工坊,卓沅妈妈体验了打七彩红薯凉粉。“这种体验场景太有趣了,能亲手做家乡味,感受传统文化。” 她笑着说。




PART.02

青山中药文化博物馆:千年药香的活态课堂

卓沅妈妈走进青山中药文化博物馆。空气里弥漫着柴胡与连翘的清苦香气,展厅里,道地药材展台引人注目。禹白芷、金银花、丹参等标本旁标注着种植区域,让参观者一目了然知道禹州药都的根基。

“瞧这‘百刀槟榔’!”药师手持一枚切出百道薄片的槟榔,“刀工是炮制的灵魂。”在药师指导下,卓沅妈妈饶有兴致地体验了百刀槟榔的技艺。



  

PART.03

类博物馆:禹州文旅融合的创新支点


在这里,禹粉文化博物馆将粉条制作成可体验的研学课程;青山中药文化博物馆让中药炮制从古籍走入生活;它们都将传统文化打造成充满仪式感的剧场。正是这种创新,让禹州文旅焕发出了新的活力。